武汉控股(60016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稳定发展理念,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凝心聚力,克难攻坚,以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统筹推进企业平稳发展。(一)经营成果分析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871.4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5,751.42万元;营业成本125,403.1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843.32万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487.7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841.28万元。(二)主要经营业绩1、污水处理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通过加大管网疏捞力度、加强设施设备管理、优化运营管理等增水量、提水质的多种举措,上半年已完成污水结算量49,176.30万吨,完成全年计划的51%,较去年同期增加3,409.28万吨。2、水务工程建设业务公司水务工程建设业务立足运营管理实际及市场拓展需求,针对分散式乡镇污水收集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置、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市场需求巨大的热点市场领域,开展了系统性的专项技术和9728太阳集团的解决方案研究。报告期内,签订了南湖生态活水项目尾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澄迈县金江镇城区供水提质增效工程(设计、施工)epc总承包、南湖闸口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工程总承包(epc)、南湖花园泵站及进出站管道改扩建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配套松山湖水厂一期工程砂滤池、碳吸附池系统采购与安装项目等合同,实现工程收入50,465.44万元。3、自来水生产业务公司下属的宗关水厂与白鹤嘴水厂持续优化生产运营方案,合理利用峰、平、谷用电价格差异组织生产调度,最大限度降低电耗成本,并通过严格控制最高需量值来降低制水能耗;通过加强生产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力度,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使用效能、降低设备维护成本、适应生产需要的目的,完成安全优质供水目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供水量15,318.08万吨,完成全年计划的50%,较去年同期增加386.37万吨。4、隧道运营业务报告期内,长江隧道公司安全平稳无事故运营,车辆总通行量为1,281.46万辆。公司子公司排水公司所属二郎庙厂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现已由武汉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决定收回,并已于2023年6月26日签署《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补偿协议书》,土地收回补偿费总额为人民币55,570.98万元整,土地收回补偿费于2024年6月25日前完成支付。三、风险因素
1、水源污染风险公司下属宗关水厂、白鹤嘴水厂的源水均取自汉江,季节性水位下降、极端天气、突发性污染事件等均可能造成原水水质恶化,可能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营,并给用水安全带来威胁。为防止因原水水质恶化给公司自来水生产带来影响,公司将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通过增强取水口附近水质监测力度,增加药剂投加设备,制订应急预防措施,并实施水厂工艺升级改造项目以保证自来水厂安全、优质供水。2、生产成本逐年上涨风险由于公司污水处理和自来水业务生产成本受药剂价格、电价、人工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性,加之持续增长的用水和污水处理需求,以及适应国家对环保行业日趋严格的监管标准,公司需加大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的投入,并产生相应的建设成本支出,可能对公司年度经营计划目标实现带来不利影响。另外,污水处理价格调整有严格规定,在经营成本上升时,公司应当依法依规按程序提出调价申请,通过业主审核后才能调整价格。实际操作中由于流程或其他因素导致项目调价不及时,存在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为了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公司在药剂采购时,紧密跟踪市场价格走势,采取与供应商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的方式,以保证采购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在组织生产运营时科学调度,加强精细化管理程度,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充分利用供电价格峰平谷时段,尽最大可能降低综合电费成本支出。为降低调价不及时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不利影响,公司将依据政策及市场动态积极推动自来水调价程序,同时与污水项目当地政府建立良好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保证合同的及时履行,降低不及时导致盈利下降的风险。3、利润下滑风险由于受北湖污水处理厂等项目竣工投运及应收账款结算周期影响,相关折旧及财务费用亦会相应提高,可能造成利润同比下降。为应对利润下滑风险,公司将严控生产成本,加强生产工艺管理力度,同时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全面推进应收款项的回收工作。4、污水处理出厂水水质超标风险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各项环保法规政策规范逐渐出台,针对污水处理企业的环保处罚力度提高,相关企业处理出水标准提高,污水处理企业面临大规模提标改造压力,生产经营成本和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为防止因进水指标波动对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产生影响,公司将加强进水水质检测力度,增加药剂投加设备,制订应急预防措施,防止医疗废水等对污水处理系统产生影响。为避免污水厂尾水水质超标,公司对污水厂工艺过程控制及出水环节消毒管理增大投入,并制定了详尽的运行调度方案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以耗时短、质量优为工作目标,尽最大努力减少因工程施工对处理水量造成的影响,确保污水厂尾水达标稳定排放。5、利率风险公司长期以来经营稳健、财务结构稳定、无不良信用记录,同时也非常注意负债期限结构管理和销售现金管理。目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处于历史稍高水平,但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充沛且保持稳定。但公司正在建设(含拟建)及未来收购获取的新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如果未来外部融资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引发综合融资利率水平上涨,将给公司带来融资成本上升的风险。为降低利率波动风险,公司将提前组织谋划,通过不同融资手段降低利率。另外通过系统规划资金需求,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成本,从而规避利率波动导致的融资成本增加。6、汇率风险公司存量贷款存在因汇率变动产生损失的风险。为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汇率走势,适时利用相关金融工具,减少汇率波动给公司带来损失。7、政策变动风险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水处理及自来水供应业务,属于市政公用环保行业,行业发展及相关企业经营活动受政府相关政策影响,政策导向性显著。目前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相关管理体制与监管政策可能面临调整及落实,具有长期投资特性的公共事业投资面临政策变动风险。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变化,加强对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的研究、分析,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巩固公司优势,主动与政府沟通,巩固公司传统优势行业,积极发展符合国家政策,前景方向好的环境服务产业。另一方面,进一步内部挖潜增效、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应对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的变更,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促使公司业绩稳步发展。8、ppp经营模式风险ppp项目通常具有投资大、建设及运营周期长的特点,在外部政策环境、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变化,项目延期、投资超概等方面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可能影响项目的可行性和收益实现。公司将进一步规范ppp项目管理,加强项目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通过对项目技术方案、经济测算、实施模式、收益保障等进行谨慎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在风险可控、保障收益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方案。9、污水处理服务费回收风险在污水业务方面,由于污水处理服务费结算回收周期较长,存在应收款项无法及时回收风险。为应对污水处理服务费回收风险,公司积极将与项目所在地政府协商,全力配合水量及水质审核等工作,推进应收款项回收工作。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特许经营优势公司作为武汉本地市属龙头环保企业,公司规模效益突出。公司下属排水公司继续运营主城区污水处理厂,拥有武汉市主城区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公司所属宗关、白鹤嘴水厂供水能力在武汉市汉口地区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处于区域垄断地位。随着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内特许经营及区域垄断为公司供排水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二)区域、流域一体化运营能力公司依靠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通过深入参与黄孝河机场河流域治理等项目,搭建起了“厂网一体、区域一体、流域一体”运营管理体系,能全面系统化满足区域水环境安全、城市运行安全、水资源安全和节能减排的业务需求,拥有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厂网一体化运营,提供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整体9728太阳集团的解决方案和定制化服务能力。(三)环保产业协同优势公司下属水务工程公司及绿色产业分公司在环保领域从事环保工程、节能及清洁能源改造及其他相关项目建设、投资及运营。公司对环保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结合工程项目建设、污水处理、供水、污水资源化、绿色能源等业务经验,能发挥公司投资、生产运营、工程、建设、太阳集团tcy8722的技术支持与咨询为一体的环保产业链协同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环境综合治理9728太阳集团的解决方案,实现“投、建、管、运”一体化综合服务。公司以水务环保及水环境相关业务为基础,不断发展光伏发电、污水能源、污泥固废、中水回用及高浓度有机废水等衍生绿色产业链相关业务,通过将传统水务环保项目与绿色产业(光伏发电、污水能源、中水回用等)相结合,可以切实减少碳排放,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节能降费,降低经营成本。(四)人力资源优势公司加强人才任用和培训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公司经过多年经营,持续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在污水处理、自来水供应、隧道运营等业务板块投资、建设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富行业经验的人才。公司通过不断完善、优化高效的用人机制,特别是强化激励机制来吸纳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科技人才,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五)技术创新及管理模式优势公司重视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应用与成果转化,通过与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在水务环保和相关技术研发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技术推广,推进公司“智慧水务”建设,为供排水、水务工程业务等业务领域提供技术支撑。公司下属排水公司及武汉水务环境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为公司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动能,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优势。公司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运营经验丰富的优势,以吨水电耗药耗等生产指标为抓手,推动运营效率优化,不断提高生产管理能力,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保障各项主营业务稳健发展,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对标国际管理标准,全面推进“质量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三体系认证,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和投诉,环境保护达到规范要求;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督和监测体系。